〔肱骨骨折〕復健就是這麼樸實無華且枯燥

jessie hsu
4 min readOct 6, 2019

--

時間莫名其妙就過了半年,我終於可以畢業啦!

表定是9/30應該要畢業完結,結果颱風攪局,硬是到了周五才能看診。

在經過五個多月的休養以及各時期的復健活動,醫生說骨頭復原狀況很好,原來裂成三塊的不再三國鼎立,比較嚴重的外側也不再一國兩制了。因為是好消息,這樣的幽默我可以。

整個關於復健活動大概可以分成三大階段

第一階段大約是受傷後一個月左右(5月左右)

  1. 左手抬著右手,讓右手可以被動的抬起來,還要在可以的位置停留一下

每天在家做,一天做30下活動關節,我拆成三次,一次做10下。

把右手抬起來,不只右手痛,其實左手也很酸;好友復健師建議太痛可以躺在床上做 — ->實測少了地心引力真的不痛很多;停留的部分,懸空停留一開始也是很不舒服,我會把右手放在比較高的桌上或是架上上靠著。

這階段進度是慢慢的練習讓手可以抬到90度左右的高度。

2. 把右手手肘伸直

第一次試圖伸直的時候,超!級!痛!也伸不直。

那時剛好看到當期康健有一段採訪描述關節組織長時間不動會慢慢僵硬、沾黏;動了 關節周圍會產生像傷口撕裂般的劇痛,若越不敢動、沾黏越嚴重,反而影響未來的活動。

想到可能影響更多的未來,懶惰如我就寧可現在花力氣痛也得好好做。

第二階段大約是受傷後兩個月左右(6月左右)

我是這時候開始到馬偕復健科做復健的,物理治療師是馬偕的復健科歐育志主任,因為家很近,我也想要扎扎實實復原,我真的每天乖乖報到。

這時候練習的動作有:

  1. 本來的把右手抬高
  2. 右手用握力器訓練右手的肌力,避免伸展的柔軟度有了,但肌力不足再次受傷。
  3. 肩膀旋轉與背肌練習

第三階段是受傷後三個月左右(7月中開始)

醫生這時候說,骨頭復原的狀況穩定,應該不太會再移位了,可以不需要三角巾了。活動部分可以多練習一些肌力,重量約莫3kg左右。

這時候開始我的復健滿檔活動,每周的行程便是瑜珈練習、教練課、撥筋、中醫回診與每天的熱敷。

瑜珈與教練課是受傷前便持續有在練習的,一開始的狀況當然是各種動作都做不到,連嬰兒式我的手都伸不直,只能手掌互扣,讓額頭靠在手上

瑜珈練習是我檢視進度的好幫手

例如:牛面式從拉著繩子都很吃力,慢慢的到手重新碰到,那瞬間就真的知道努力是有意義的:D

撥筋是瑜珈老師推薦的撥筋堂,每次去都痛的哀號到不行,但是因為每次去都有顯著的進步,還是乖乖報到。

撥筋後的拔罐真是傻眼痛

是說知道我復健狀況的好朋友說,不能只跟大家分享撥筋,現在復原的進度是所有認真持續的進行才達成的。

老實說,復健好像沒什麼好太多分享的,因為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一樣,我跟同事朋友們分享牛面式的時候,也很多人說他們原本就做不到怎麼辦XD

九月左右的訓練進度,必須墊高才能撐住

復健所有的事情都好無聊且不好受,只能必須好好練習,且不執著什麼特效的結果,畢竟誰都不想留下未來更多痠痛需要處理的病根。

真的非常感謝在半年各種給予專業建議、陪伴以及各種小心翼翼怕撞到我的朋友們。在這慢慢養傷的時候,真的感覺到很多的愛。

現在手好了柯基可以飛撲不會有人阻止他了XD

--

--

jessie hsu
jessie hsu

Written by jessie hsu

jessie1126@gmail.com可以聯繫我

No responses yet